365体育投注

图片
烟台山片区城市更新历程
时间:2023-11-29 11:05

  主题教育/古厝保护

    基层典型案例

  烟台山城市更新历程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管理委员会

  一、基本情况

  烟台山片区位于福州市仓山区闽江南江滨,地处福州市历史文化中轴线的最南端,又是现代福州城的地理区位中心,包含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798.3亩)、公园路历史建筑群(277.5亩)及马厂街历史建筑群(68.7亩),辐射整个3150亩的烟台山。片区含38条历史街巷,191栋文保建筑、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10处古井、石碑、古巷道等。由外国领事馆、教堂、洋行等各式风格建筑构成“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建筑风貌。集中了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街巷肌理、历史水系等物质形态所携带的真实的历史信息。

  

  在地质历史上烟台山的形成较晚,在汉朝初期烟台山的位置还是一片水域,到了唐朝时期才形成陆地。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烟台山开始有人烟居住,然后缓步发展,直到清末至民国这将近百年的时间才真正型成规模。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烟台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为外国所垂青,逐步成为近代福州的领事馆区、外贸基地和航运中心。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在烟台山首设领事馆。至20世纪初,共有英、法、美、德、俄、日、荷等17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或代办处。至光绪年间,烟台山已有13所教会学校、9座教堂、4家医院、5家银行和54家洋行。民国时期,华侨办实业、进行房地产投资成为烟台山的主要建设活动,一批风格多样、造型美观的近代中西建筑在烟台山拔地而起。

  

  二、更新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英、法、美等外国势力撤离,但烟台山的外国领事馆、教堂、洋行等各式风格建筑却保存了下来,与我国的中式园林古厝,共同奠定了烟台山“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和风貌。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建筑大多成为公房,分配给市民居住。一房多户致使住户在这些建筑边上搭建了众多的低矮建筑,加之市政配套落后,改造前的烟台山棚户密布、人居环境差。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区政府高度重视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及利用,分期分批对烟台山片区进行保护更新。

  三、更新措施

  为做好烟台山片区城市更新工作,本着“尊重历史与自然”的原则,坚持“立足减法,慎做加法,着重乘法”,高水准策划、高起点打造、高标准施工,全力推进片区保护更新工作。

  (一)加强规划指导

  2010年起,编制了《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及《公园路及马厂街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2014年福州市政府审议通过。2018年,编制完成《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改造提升规划》。2021年,仓山区政府对由上三路、六一南路及仓前路组成的烟台山片区(约3150亩),按“征收一批、修缮一批、展示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的策略,形成《烟台山片区整治提升策划方案》。2022年编制《福州烟台山旅游总体规划(2021-2030)》,规划范围为烟台山片区,东至六一南路,北至闽江南岸、中洲岛和江心岛,南至上三路,总面积约3150亩。

  (二)安置棚户居民

  自2010年起,先后启动烟台山(一、二期)、塔亭路地块、烟台山特色街区及危旧房零星改造等10个涉迁项目,征收面积约253亩,搬迁居民3100余户,收储文保及历史建筑110余栋,拆除棚户建筑22.4万平方米。

  (三)加强风貌整治

  全面梳理传统老街巷,串联贯通主要景观节点。开展完整街区、“十位一体”及城市品质提升等整治项目,保护整治提升乐群路、爱国路、亭下路等25条老街巷。结合老旧小区整治、街头公园建设,实施缆线下地,增设休憩场所、景观节点等配套,完善照明、标识导览、雨污管网等系统。配合“闽江之心”核心区整体提升,开展闽江南岸景观及中洲岛整治提升工作。

  (四)加强古厝修缮

  在全省创新古厝保护制度,实行影像定格、入户宣传、身份识别、构件认定、建筑挂牌等举措,特别是给保留建筑挂上设计醒目美观的“保留”标识,在全市的征迁工作中推广,并被省文物局发文号召全省学习。推动古厝修缮工作,坚持“修旧如旧、保护为主、利用为辅”,已修缮完成89栋保留建筑(文保建筑55栋,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34栋)及8处石碑、古巷道等文物登记点。

  (五)推进街区改造

  近年来累计投入27.85亿元人民币,统筹推进仓前九里、烟台山公园及烟台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等建设项目,对乐群路—爱国路—亭下路—仓前路—梅坞路的闭环动线和烟台路、槐荫里、对湖弄等支巷的市政设施、市政景观及公共卫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治提升,基本完成核心保护区域的保护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江心公园、烟台山公园、烟台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仓前九里项目、“十位一体”及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等6个项目,正开展塔亭地块、中洲岛整治提升等2个项目,储备有马厂街片区、公园路片区及麦园路片区等3个项目。

  四、运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保护机构

  成立了由仓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各相关部门、镇街为领导小组成员的烟台山、林浦、螺洲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和活化利用领导小组,从征迁置换、保护修缮、整治提升、文化挖掘活化、开发运营、法律指导六大方面统筹推进片区提升工作。要求每周动态更新周工作进展和周工作计划,形成“事事有计划、件件有督查”的良好机制。

  2012年,仓山区政府成立直属事业单位烟台山管理委员会,负责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改造工作。管委会积极参与《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公园路及马厂街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推动仓前九里、江心公园、烟台山公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积极完成文保建筑、历史建筑的修缮利用工作,积极完善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运管机制。

  )文旅商融合发展,打造旅游新高地

  目前烟台山实行在管委会的统筹协调下,由仓山区园林中心、仓山区文投集团、万科集团、市古厝集团分片区运管的模式。

  由仓山区园林中心负责烟台山公园的运管,实行免费开园、公益活动。由仓山区文投集团负责烟台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运管,街区主打泛博物馆业态。由万科集团负责烟台山漫步商业街街区的运管,主打商业业态。暂由市古厝集团负责塔亭地块的运管,主要为上办下商的经营形态,汇集了众多产业族群,咖啡、早午餐、餐酒馆、面包坊、网红香氛集合店,形成基本的小资生活氛围。目前正在建设中,修缮好的古厝先行活化利用。

  1.创高A级景区。2021年公布批准福州烟台山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提升品牌知名度。2022年烟台山获评“第二批福建省特色步行街”( 省商务厅)、“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2023年获省文旅厅推荐上报国家级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3年入围第二届三联周刊人文城市奖“城市创新奖”,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旅游艾蒂亚奖最佳城市文旅项目。

  3.完善游客服务中心配置。不断响应游客及专家意见,持续优化游客中心内部设施及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中心“五种设施、十一种服务”配套齐全,开设游客咨询、游客投诉、导游服务等窗口。

  4.加强交通管理。编制《烟台山片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案》,并在景区内部组织实施。协调交警部门在节假日及早晚车流高峰期加派警力维护交通秩序。加强车库停车引导。制作烟台山交通攻略。

  5.完善标识标牌导览系统。目前已在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制作安装246个外语标识标牌,含入口形象标识、景区介绍标识、导游全景图标识、景点介绍标识、地图引导标识、人行导向标识、安全警示、温馨提醒、植物名称标识等各种标牌。

  6.设置烟台山特色纪念品销售部。区文投集团积极研发烟台山特色纪念品,目前已开发烟台山文创雪糕、公仔、特色陶瓷、纸扇、手绘地图、抱枕、影集等特色纪念品,并在梅坞路4号烟台山游客服务中心设置销售部进行销售。

  7.串点成线,打造经典参观线路。自景区开放以来,我委梳理烟台山景观特色,推出万国风情、休闲商务、红色教育研学、山水联动“闽江之心”等精品旅游观光路线,并在游客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介,众多旅游社也采用并组织市民游客参观烟台山片区内相关旅游观光。

  引入产业业态,古厝利用

  深入挖掘烟台山的文化内涵,讲好建筑背后的故事,活化利用古厝资源。创新运营模式,植入新业态,打造以烟台山文化内涵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

  1.优化古厝运营。探索“以商养馆”活化模式,为风貌区的保护修复工作导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好的根据市场变化对业态进行调整,实现风貌区业态的良性发展。将安澜会馆、蝶园、罗宅等古厝委托浙江商会、万科集团等不同社会力量进行活化利用。

  

  2.引入展陈业态。烟台山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主题(微型)博物馆建设运营工作。计划在乐群楼、闽海关税务司官邸等17栋古厝中引入展陈业态,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街区的文化品质。

  3.引入商业业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运管灵活的优势,盘活老建筑。一是准确定位商业街区目标客户人群。二是组件年轻的招商团队,用年轻人的业态来吸引年轻人。三是发挥万科集团全国性企业的优势引入奈雪的茶、蔚来汽车等潮流店铺。四是动员本土特色店主,引入集在地传统文化、手工艺、文化体验等多种业态进行经营,从而形成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集聚效应。

  4.引入民宿业态。引进戏梦蝶园、烟山方舟等民宿品牌,实现了仓山旅游民宿零的突破。

  挖掘文化内涵,推进课题研究

  1.历史文化挖掘。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广泛收集资料,先后推出《烟台山史话》、《行走烟台山》、《流翠烟台山》、《看不见的烟台山》等系列作品。

  2.名人事迹挖掘。深入挖掘烟台山相关历史文化名人事迹,通过展架、展板的形式将黄乃裳、孙中山历史名人事迹在相关历史建筑、烟台山公园中进行宣传。

  3.做好课题研究。对接市古厝研究会借助其优势,搭建烟台山文化研究平台,推进烟台山文化课题研究。

  组织文化艺术活动拓宽宣传矩阵

  一是做热主题活动。整合优质资源,每年在烟台山常态化举办“中华花朝节”、数字峰会烟台山场景打造等40余场活动,在保持烟台山热度不减的同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是“闽江之心”活动聚人气。依托“闽江之心”精心策划在烟台山组织焰火秀、元宵灯会、中华花朝节、“闽江之心”青少年歌手大赛等文旅活动,全面发展文旅经济、夜色经济、假日经济等。三是讲好烟台山故事,配合区旅发中心,推出古厝沉浸式高端访谈专栏,探寻烟台山历史文化底蕴。四是组织两岸青少年开展活动。努力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积极配合台办、两岸青年交流促进协会等单位来烟台山组织开展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做好在地服务。

  通过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高密度展示“烟台山”文旅资源、产品,扩大烟台山文旅影响力;依托新兴媒体打造网红景点(石厝银杏)、网红名人(单车咖啡大叔),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烟台山。烟台山成为福州文旅新名片,2023年至今协同区文投集团共接待省内外各类政务调研、考察等近400场。

  五、总结经验

  (一)街区改造理念方面。在涉及文物保护的老城区改造中,要规划先行,涉及文物保护的老城区改造不仅涉及文脉的传承,而且还涉及民生的便利。在征询相关专家意见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群众的力量,征求群众的意见。

  (二)规划先行。通过各项规划设计,从顶层设计上为风貌区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保护修复、不协调建筑整治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文化商业业态优化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片区有机更新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三)机制创新。烟台山风貌区城市微更新在实施主体上,改变以往单一由政府或国企主导模式,基于政府、市场与社会并举的合作参与机制,充分调度三方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治理、共同缔造。

  (本案例由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主题教育”课题调研组 仓山区建设局推荐)

来源:名城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