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中心化”改革筑牢民生服务阵地
凝聚合力 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
永泰“中心化”改革筑牢民生服务阵地
日前,永泰县6万多亩青梅迎来采摘季。葛岭镇东星村的山顶上,一颗颗青翠的梅子挂满枝头,果农们熟练地采摘青梅;山脚下,刚摘下来的鲜果堆出一座小山,称重、分拣、转运等工序有条不紊地展开。
医疗专家走进白云乡开展义诊活动。(永泰县委组织部供图)
“村里新修了青梅产业路,我们采摘、运输青梅更方便了。”只见一辆辆满载青梅鲜果的摩托车、三轮车沿着新修的青梅产业路鱼贯而出,果农们对这项民生工程连连点赞。
“东星中心村下辖东星村、台口村、溪洋村和万石村,各村青梅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35%,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青梅种植缺乏产业集群效应和标准化管理,村民的收益受到一定的影响。”东星中心村党委书记张明介绍,依托永泰“中心化”改革工作的开展,中心村党委争取到乡村振兴等资金230万元,修建了串联4个村的青梅产业路,助以青梅为代表的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
除了青梅产业的发展,东星中心村党委还以溪洋村创建闽台乡建乡创样板村为契机,打造了“游在溪万、学在东星、食在台口”的精品游线路。2024年,中心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80万元,其中东星村突破100万元、台口村首次突破50万元。
永泰中心村党委工作机制的推行,打破了村域限制,并以先进带后进,握指成拳、齐头并进,促进了农村区域化联动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实现了“1+1>2”的创新突破。
“前两周,县总医院的专家在家门口手把手教我用药,还留了联系电话,我现在按时用药感觉好多了。”家住白云乡的陈依姆有二十多年高血压病史,和不少山区老人一样,“看病难”“用药难”等问题时常困扰着她。
“白云中心村下辖的4个村庄,虽然常住人口只有1500多人,但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70%以上,破解偏远村医疗资源碎片化、服务能力不均衡的问题十分迫切。”白云中心村党委书记黄烨介绍,通过前期不断摸排各村群众健康需求、对接在外乡亲医疗资源等举措,中心村党委成功动员了林倩倩、林碧云等白云籍医学博士及县总医院林端、何在均等专家“组团返乡”。
4月13日,来自省内三甲医院及永泰县总医院的10名专家组成“乡亲医疗团”走进白云乡白云村,开展血压血糖检测、脑卒中筛查等免费项目200余例,接诊村民500余人次,让村民 “少跑腿、少花钱、享良医”。
严大爷需要随访脑CT、林大婶的降压药要调整……县总医院院长林端的笔记本上记下了就诊村民的需求,这些信息都会纳入后期的回访清单。
“跨村联建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要通过党建引领产生化学反应。我们把健康服务作为突破口,就是要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组织的力量。”黄烨说,未来,白云中心村党委将深入挖掘4个村的特色资源优势,依托乡亲数据库和群众需求清单,定期组织医疗、教育、文化等专业团队下乡,集中开展义诊、“村晚”、“村BA”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优化整个片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让暖心服务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