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图片
漫说健康素养 | 身体自带的“健康仪表盘”,你会看吗?
时间:2025-04-30 09:32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版《健康素养66条》第8条提到:血压、体温、呼吸和心率是人体的四大生命体征。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辆精密运行的汽车,血压、体温、呼吸和心率就是仪表盘上的四大核心指示灯。它们用数字密码诉说着身体的实时状态。”昨日,记者邀请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张彦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礼裕教教你识别这些“生命密码”。

血压:血管里的“浪潮预报”

血压就像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不正常的血压会威胁心脏、血管和大脑。最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成人高血压患者达2.45亿,且逐年上升。

张彦主任介绍,成年人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mmHg,舒张压≥60mmHg且<90 mmHg。白天略高,晚上略低,冬季略高于夏季。运动、紧张等也会使血压暂时升高。若收缩压达到120mmHg至139mmHg或舒张压达到80mmHg至89mmHg时,虽然属于血压正常高值,但是应当向医生咨询。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血压也需讲究方法:清晨起床1小时内或睡前1小时是最佳时段,此时数值最接近真实水平。另外要避开饭后1小时内、剧烈运动后、情绪激动时测量血压。测量前需静坐5分钟,双脚平放、手臂与心脏齐平,袖带松紧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应间隔1分钟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

张彦主任提醒,血压升高无须过度紧张,但应及时就医,通过药物与生活方式调整实现科学管控。

 

体温:身体自带的“恒温空调”

“人体是恒温动物,体温作为人体健康的‘温度标尺’,反映了身体内部的平衡状态。”徐礼裕主任介绍,成年人正常腋下体温为36℃至37℃,早晨略低,下午略高,1天内波动不超过 1℃,运动或进食后体温会略微升高。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时,通常是由感染引发的,这是身体对病原体的自然防御反应。感冒、流感和肺炎等常见感染性疾病,都会导致体温升高。然而,非感染性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炎症性疾病以及中暑等,也可能造成体温上升。

体温低于35℃,则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营养不良、新陈代谢减慢或某些药物影响。低体温严重时,同样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正常体温范围,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身体异常。体温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包括口腔、腋下、肛门、耳朵和额头等部位的测量。

腋下测温:将体温计置于腋下,紧贴皮肤,测量5-10分钟。此法简单易行,适合家庭日常使用。

口腔测温:将体温计置于舌下,闭口测量3分钟左右。此法较为准确,但需注意安全,避免咬碎体温计。

直肠测温:适用于婴幼儿及无法配合腋下或口腔测温的患者,将体温计经肛门插入直肠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额温枪测温:通过红外线测量额头温度,快速便捷,常用于公共场所的快速筛查。

呼吸:肺部发出的“摩斯密码”

生命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呼吸频率(人体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就像肺部发出的“摩斯密码”,它与人体的健康状态、运动能力以及心肺功能密切相关。呼吸频率过快或者过慢,都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

徐礼裕主任介绍,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正常呼吸频率为16次/分至20次/分,老年人略慢;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为呼吸过速,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亢及心衰等;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为呼吸过缓。呼吸过缓可能与颅内压增高、药物过量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那么,如何准确测量呼吸频率呢?徐礼裕主任建议,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采取舒适的坐姿或卧姿,尽量放松身体,保持呼吸自然。接下来,可以借助计时器(如秒表)来辅助测量。在计时开始的同时,记录下自己一次完整的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随着呼吸的进行,持续计数直到计时器显示满一分钟为止。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建议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参考数据。

心率:心脏敲打的“生命节拍”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率则是它的运转速度。张彦主任介绍,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超过100次/分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为心动过缓,心率的快慢受年龄、性别、运动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长期心动过快如同“超负荷加班”,会加速心脏老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心动过缓则可能因供血不足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我们经常听说的运动员低心率其实是长期训练的生理适应,但普通人若心率持续偏低,需警惕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心脏传导阻滞等问题。

张彦主任强调,心率既不能“内卷”(过快)也不宜“摸鱼”(过慢),稳定在个体健康区间,才能让心脏在“轻松”模式下持久工作。

四大生命体征是身体最诚实的“语言”,两位医生建议大家要认真读懂这些数字,以便在疾病突袭时抢占先机。

来源:福州晚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