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新发布的《健康素养66条》第12条指出:“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患者能够治愈。”
结核病虽说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可它并没有远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会经常遇到结核分枝杆菌。那么,感染后有何症状?又该如何预防?记者邀请科普专家是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结核科林剑东主任医师。
结核菌依然在身边
免疫力低下者易患病
“肺结核曾被称作白色瘟疫,从未真正远离人类文明。”林剑东主任介绍,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染他人。肺结核危害大,轻则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婚姻家庭,重则会丧失劳动力,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传染期还可能传染给家人、亲朋、同事等,必须高度重视。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例。”林剑东主任介绍,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世卫组织《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估算新发结核病患者约74.1万例,占全球发病总数的6.8%,估算结核病的发病率为52/10万。在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的发病数排名第三。
人类对结核菌普遍易感,但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只有5%至10%的人可能发展为结核病,尤其是免疫力比较低下者容易中招,如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尘肺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有调查显示,该病在15岁到35岁的人群中高发,大多数患者有共同特点——熬夜、疲劳、缺乏运动、体质差,而且常在环境不流通的地方活动。
林剑东主任提醒,预防结核病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住口鼻,有症状时佩戴口罩,减少病毒的传播。增强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健康饮食,积极锻炼,减少在公共场所、空气不流通的地方聚集。此外,新生儿出生后接种卡介苗(BCG),可预防重症结核病。
肺结核不是不治之症
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的主要可疑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或避免传染他人。
“结核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只要遵医嘱,大多数患者是会痊愈的。”林剑东主任介绍,肺结核可防可治,只要坚持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可以治愈。但自行停药、间断服药或减少药品种类和剂量,不但容易导致治疗失败,还可能引起结核菌耐药;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时间更长、治疗费用更高,而且治愈率较低。
林剑东主任提醒,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必须外出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做到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手帕遮挡口鼻,可减少结核菌的传播。家庭中有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传染家人。与肺结核患者接触或出入结核病诊疗机构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相关链接:福州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名单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第二门诊部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
台江区义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仓山区建新镇卫生院
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晋安区医院
长乐区人民医院
闽侯县医院
闽侯县第二医院(祥谦卫生院)
连江县医院
罗源县医院
闽清县医院
永泰县总医院
福清市医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