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图片
漫说健康素养 | 重口味注意了,小心高血压找上你!
时间:2025-08-06 09:39

烤鱼烤肉、蛋糕奶油……生活是要“有滋有味”,但长期重口味容易高血压。

国家发布的“健康素养66条”第16条提到: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危险因素包括高盐高脂饮食!”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张彦介绍,高血压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养”出来的,预防要从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做起。

4个成年人中有1人高血压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超过27.5%,意味着平均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

那么,什么是高血压呢?张彦主任介绍,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占90%以上,病因不明,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和继发性高血压(由于某些明确疾病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

很多人觉得高血压没啥感觉,不痛不痒?可事实远比这严重。高血压最可怕之处,是它对全身多个重要器官的“静悄悄”破坏。伤心脏:增加心梗风险;伤大脑:是脑中风的第一危险因素;伤肾脏: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严重者需透析;伤眼睛:造成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甚至致盲。

张彦主任强调,这些并发症大多不可逆,严重危害健康,因此“发现早、控制好”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

 

没症状≠器官没有损伤

“高血压的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特征。”张彦主任介绍,以下人群为高血压的重点关注对象:

1.年龄≥35岁,尤其是中老年人;2.超重或肥胖者,BMI≥24kg/m2;3.有家族高血压史者;4.长期高盐、高脂饮食者;5.吸烟、酗酒者;6.缺乏运动、久坐不动者;7.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者;8.有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者。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叠加,显著提高患病风险。建议这类人群定期测量血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需要提醒的是,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不适,因此容易被忽视。但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头晕、头痛(尤其在清晨明显);心悸、乏力;颈部发紧、耳鸣;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可能出现胸闷、视物模糊、肢体麻木。

值得注意的是,血压高低并不能完全与症状轻重画等号,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存在器官损伤,因此测量血压是判断高血压的唯一标准。

张彦主任指出,无合并症的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应严格控制在 140/90mmHg以下;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有糖尿病、脑卒中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可耐受的条件下,推荐诊室血压目标为<130/80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65-79岁老年人推荐降压目标<140/9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mmHg; 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150/9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

 

生活方式干预可降压

那么,该如何预防高血压呢?张彦主任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有明确的降压效果,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高危人群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管住嘴:少盐,控油,控糖,戒烟限酒,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张彦主任介绍,“重口味”的饮食和高血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建议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

迈开腿:每周运动不少于150分钟,快走、游泳、骑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管好秤:体重下降1公斤,血压可降1-2个单位。

稳住心:保持规律作息,适度放松,避免情绪波动大。

跟紧医:确诊高血压后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可擅自停药。停药极易血压反弹甚至诱发危险。

此外,35岁及以上居民,血压正常者应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高危人群至少每6个月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接受4次面对面随访,并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来源:福州晚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