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颗直径仅6毫米的金属珠,几乎阻断了一名1岁男童的呼吸道。所幸,福州儿科医联体单位上演了一场“生命接力赛”——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福州市儿童医学中心)启动绿色通道,急诊科、呼吸三科内镜团队、手术麻醉科、PICU等联动,在支气管镜下精准取出金属珠,成功将患儿从死神手中夺回。
事发当晚,这名男童在家中误吸金属珠子,突发窒息,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发声、面色口唇青紫、牙关紧闭、双手紧握等症状。家属紧急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但症状未能缓解。孩子很快神志不清,被紧急送至闽侯县人民医院。医生立即给予男童呼吸支持,并在第一时间启动福州儿科医联体绿色转诊通道,将孩子送往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抵达急诊科时,患儿心跳呼吸骤停,血氧骤降至无法测出。
“立即胸外按压!球囊加压给氧!”急诊科、呼吸三科内镜团队、PICU、麻醉科火速集结,争分夺秒展开抢救。5分钟后,患儿的心跳恢复,面色转红润,神志转清晰。
但危机还没解除。通过支气管镜,医生可以看到男童声门水肿,金属珠子表面光滑,稍有不慎可能滑落,再次阻塞气道。麻醉团队采取精准镇静,呼吸三科内镜团队娴熟操作支气管镜,在视野狭窄的气道内通过异物网篮完整取出金属珠。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转入PICU进一步观察。
呼吸三科主任刘婷提醒,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童意外死亡的主因之一,做好以下预防措施很重要。
高危物品严管控,金属珠、纽扣电池、坚果(花生、瓜子)、果冻等要远离婴幼儿。
海姆立克法要掌握,急救无效时必须争分夺秒将孩子送往具备成熟儿童支气管镜技术的医院,优先选择医联体网络内的核心救治中心。
进食习惯需规范,避免对3岁以下孩子喂食整粒坚果、带核水果,孩子进食时勿嬉笑跑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