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GDP首破万亿元,如何做到?
——三个维度解码福州今年三季报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10月31日,市委三季度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总结前三季度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年初以来,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如何?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总量保持全省首位;经济增速持续加快,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8项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一产、社零、工业固投、建筑业等指标增速全省第一……福州三季报里的成绩,厚实又提气,不仅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更能以此展望更长时期的发展态势。
创新潮涌 催生产业新枝
透视三季报,不仅能看到总量和增速,更能读出质量和效益以及增长路径的变化。
1月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增幅比规上工业高出6.7个百分点。数据背后,是产业焕新引领的智能化潮流。
“我们的生产线实现了全自动化,今年计划生产首批10套类人形机器人设备,进一步做精做优做强。”福建坤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启焜说。
这是一次企业转型发展的试水。去年,坤华智能将目光瞄准机器人产业链,联合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构建多元化业务体系,涵盖机器人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形成完整产业链服务能力。
今天的创新,奠定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福州深入实施大规模工业技改行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建起一批绿色园区和智能工厂。目前已培育东龙针纺、锐捷网络、中铝瑞闽等3家卓越级(国家)、13家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打造福米面板模组监测等46个省级典型应用场景、星云车船电池健康人工智能模型等14个重点行业垂直模型,数量居全省首位。
这份“新”意还体现在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上。今年,福州已新增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80家。
放眼福州各地,重视创新、争相创新的氛围正在加速形成——
鼓楼区着力提升海洋经济创新高地,新落地海上智能管控联合实验室等3个高能级平台和30家涉海企业;
连江县与福州大学、天津中福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打造“研究院+中试基地+产业园”的创新联合体;
闽清县落地建设福州大学闽清科创园,引进中启联信、浙江坚膜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闽清数据产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
以“新”促兴,向“新”而行,福州正以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项目蓄力 夯实发展根基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已连续3年在榕举办,邀请外国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和机构负责人,还有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共同商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之策。
一年又一年,福州借助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向全球展现了经济活力、城市魅力和投资潜力,还取得一系列沉甸甸的成果:在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上,共对接签约项目89项,总投资超1100亿元,入选全省现场集中签约项目15项,总投资超580亿元。这些签约项目涵盖临港产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等海洋经济产业领域,从数量、体量到质量都十分突出。
此外,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万商云集有福之州”全球招商大会等平台影响力持续提升。借助平台,年初以来福州共落地招商项目669项,总投资2600多亿元。
招商引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福州坚持“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员参与”抓招商,着力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产业,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为打好全年收官战、实现明年以及“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投资质效不断提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眼下,位于福州新区(长乐区)的恒申安科罗年产10万吨改性工程材料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年底一期具备投产条件,明年6月全面投产。
“我们不仅能为汽车交通、电子电器行业供应材料,还能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提供高性能材料。”恒申安科罗项目总监齐基伟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0亿元,这对扩大产能规模、提升生产效率、巩固市场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前三季度,福州交出亮眼“答卷”:201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序时5.5个百分点;谋划储备“十五五”重大项目1700多个,总投资3.2万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全省第一。
消费升温 释放澎湃动能
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数据可以反映消费稳定增长的潜力与动能。
先看以旧换新政策。年初以来,福州已使用资金超21亿元、发放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额超165亿元,资金使用总量、审核率均居全省第一位。
再看消费力。紧抓“金九银十”窗口期,福州精心组织“惠聚榕城·福满金秋”消费季等系列促销活动,推动百货、住宿、餐饮等重点行业销售回暖。据不完全统计,年初以来全市开展促消费活动超2.3万场次,直接拉动消费额超49亿元。
最后看消费环境。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全市新引进89家首店,打造5家“福州有礼”线下门店、53家离境退税商店。福州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从2024年的第五位跃居2025年的全国第一位。
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消费市场热力全开。同时,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支撑消费市场保持向好态势。
围绕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和年末消费热潮,各地纷纷提前谋划,准备“大施拳脚”。台江区将持续推动“闽江之心”、历史文化街区等空间贯通、整体提升,积极谋划跨年夜活动,推动人气流量转化为价值增量;仓山区将借助年内即将举办的6场大型演唱会,积极拓展特色消费场景、丰富文旅活动供给;永泰县积极发展“百业+文旅”,谋划商旅、教旅、康旅等融合业态,打造“低空+文旅”示范项目……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福州将牢牢抓住第四季度这个决战决胜全年工作的关键期,加快释放政策效能,巩固发展基础,冲刺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


闽公网安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