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聚焦“三资”管理、食品安全等热点开展“点题整治”
福州聚焦“三资”管理、食品安全等热点开展“点题整治”——
协同监督 为民“解题”
19日,一场围绕“点题整治”项目开展的协同监督检查工作在福州全面展开。此次活动由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共同牵头,并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监委特约监察员“联合出击”,深入村(经合社)、企业车间与执法一线等,围绕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涉企多头重复执法、肉制品掺杂掺假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开展精准“问诊”与监督。

监督检查组对燃气站进行协同监督检查。(市纪委监委供图)
一目了然,村民有福气
在仓山区先锋村党群服务中心,检查组正在查验村集体的“家底”。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村内资金、资产、资源状况一目了然,“现在,村民来办事,简单操作就能看清村里的‘家底’”。
点开平台,先锋村每个月的收支明细清晰在列。“我们村已全部完成资产资源登记入库,并将7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保障村民福利。”先锋村党委书记说,村里还借助“榕易租”“榕易招”等平台,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增值渠道,保障工程招投标阳光透明。
“村民对平台的接受度如何?”“市场行情对资产溢价影响大吗?”“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何精准发放到村民手中?”面对政协委员的连续提问,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三资”管理的做法与成效。
“我们看到了‘三资’信息化平台在城中村的成功实践,也看到了村委为民谋福的积极作为,还发现了一些有待提升的环节。”参与检查的政协委员建议,未来可继续朝着推动“三资”管理向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
执法融合,企业再减负
市司法局“闽执法”平台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市执法数据,平台已接入全市588个执法部门、13462名执法人员。“过去,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给企业造成负担。现在推行‘综合查一次’,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让企业更专注于自身发展。”平台负责人说。
“如何确保‘一次’检查的质量,避免监管松懈?”“涉及重大民生的领域,‘一次’检查的机制是否有优化空间?”面对市监委特约监察员的犀利提问,平台负责人回应道,“综合查一次”追求的是“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既要减少干扰,也要保证监管质量。“我们将在重点民生领域不断优化检查事项清单和年度计划,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与协作,让行政执法改革真正服务于民、惠及于企。”
随机抽查燃气企业和医美机构过程中,多部门配合默契,检查效率显著提升。“请出示医师资质证明和药品采购清单。”现场的市卫健委和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说。医美机构负责人表示,“综合查一次”不仅减少了检查频次,更能帮助企业精准发现问题、有效落实整改。
现场的人大代表指出,这种联合执法不仅是形式的整合,更是执法理念的深刻变革。受检企业纷纷点赞:“这样的执法形式能减轻我们的迎检负担,更安心地谋发展。”
肉品守护,舌尖添保障
针对肉制品掺杂掺假问题,检查组也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分赴部分肉制品生产企业开展检查。在马尾区一家鱼丸生产企业,从解冻、打浆到冷却、包装,整个生产流程在监控屏上清晰可见。
“食品安全不能仅靠事后监督,必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市人大代表说,对肉制品实施全过程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基石。而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等深层问题,更需要多部门协同发力,方能从根本上解决。
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监委特约监察员的共同监督下,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行动,对此次受检企业从原料进货查验、生产加工记录到出厂检验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核查,并对成品库的产品进行随机抽样送检。
“本次协同监督检查,有助于发现并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并深化协同监督机制,凝聚各方监督合力,聚焦民生痛点、难点、堵点,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整改问效,以精准有力的监督回应社会关切,守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点题整治”真正成为纾解民忧、温暖民心的有力实践。


闽公网安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