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年一杯杯“传递爱与分享”的秋日奶茶抚慰了多数打工人的心时,林彩月正在以特别的方式——捐献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帮助他人的生命“续杯”。
“85后”林彩月是福州市台江区的一名民政干部,也是一名党员。在养老服务工作一线,她曾获评台江区三星级志愿者,其牵头完成的民政政策研究课题屡获省级、部级奖项。如今,从守护“夕阳红”到挽救年轻生命,她以另一种更加热血的方式诠释为民的初心。
2012年,林彩月第一次挽袖献血,在血站和媒体的宣传中,“中华骨髓库”几个字悄然映照进她的心间。“只觉得加入是件好事,或许真能救人一命。”她当即填写了入库登记表,留下血样,满心期待光荣的救命机会降临。
十三年过去,这份“或许”终于在2024年4月变成现实。当接到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的电话,林彩月笑着形容当时的心情:“有点激动,陌生人之间能够配型成功,挺不容易;又有点紧张,害怕身体受影响,也担心体检过不了关。”
为了打消顾虑,她通过各方面“补课”,最终用专业知识说服了自己,也说服了家人。“我家先生起初担心我的健康,我告诉他就像献血升级版,对身体没什么影响,还能救人一命,他才打消了顾虑,还主动承担带娃任务,让我安心准备捐献。”
医护人员为捐献者注射动员剂接下来的流程并不轻松:高分辨配型检测、体检、连续五天动员剂注射……每一步都像闯关。她一边调整作息,一边调理体质,默默为这场生命接力蓄力。
2025年8月26日,经过数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林彩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历经13年等待,她终于完成了一场跨越生死的“生命履约”,成为全国第20887例、福建省第534例、福州市第159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采集当日,台江区民政局局长张玲等一行看望慰问林彩月,为她的善行义举点赞。作为一名党员科长,林彩月亦把这次经历看作“特殊的党课”:“在民政系统干了多年养老工作,天天劝他人‘善小亦为’,这次终于把口号变成了行动。”
采集结束,“生命的种子”即刻启程。林彩月望向远方,默默地祝福患者早日康复,也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公众发出真挚呼吁:“捐献无损健康,却能挽救他人生命,是真正的积善德、做好事。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中华骨髓库。”
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成功救治数万名患者,仍有无数生命在匹配的微小概率中挣扎等待。林彩月以13年的坚守证明:善意的种子终会破土,凡人的微光可成星海。每一份入库的勇气,都是绝望中的一道微光;每一次看似微小的行动,都是生命长河中的庄严承诺。期待更多星光汇聚,为患者照亮长夜!